【文理知行】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生命意义的探寻”读书沙龙活动
为实现高效的审美教育,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创作热情,11月13日10:00,南宁理工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在东盟校区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以“生命意义的探寻”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借助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息、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与迁徙的壮丽史诗,激发学生对生命终极意义的主动思考,使学生深度领略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妙的个人命运相结合,如何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提升作品的文学质感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人、社会与文明。
活动伊始,主讲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教师韦薇晓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阅读缘由,然后亲切地带领学生走进《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字世界,了解我国唯一的驯鹿民族鄂温克族与萨满文化。韦薇晓老师通过引用小说作品多处文本,生动讲述鄂温克族是以敬畏大自然作为生命的根基、以坚守传统作为生命的联结,让在场同学真切感受鄂温克人的生命底色,接着又对作品中多位人物的生命历程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意义,最后通过对本书作者迟子建的创作意图展开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人生里如何寻找属于自己那充满意义的“生命森林”。现场互动环节中,韦薇晓老师认真聆听学生对于此次关于生命意义交流的感受与体会,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在一片温馨的氛围里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跳出纯文学技巧分析的框架,将《额尔古纳河右岸》视为一个鲜活的文化生命体进行审视,通过品读作品,学生不仅能学习作者精湛的叙事艺术和诗性语言,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文学如何承载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情感结构与生存哲学,这有助于学生将“文学”从书本知识还原为有温度、有脉搏的生命体验,真正贯通文学阅读与人文关怀。因此,本次《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沙龙活动是一次集专业学习、思想启迪、文化传承与心灵滋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教育实践,它期望在大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在领略文学之美的同时,开始一场关于“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永恒探寻,最终成长为更具人文深度、文化自觉与生命力量的个体。
(一审:罗婉莹;二审:覃学鹏;三审:孙宝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