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瓴土工】在世界与故乡之间:从国际汉语教师到高中语文教师——土木与工程学院顺利开展2025春季学期“鲲鹏计划”家校系列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促进家校联盟,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一名光荣的高中教师从学习到就业会遇到的问题,收获的快乐和得到的成长,2025年6月23日,土木与工程学院邀请了一位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高中班主任,通过线上的形式给同学们分享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在国外教学和国内教学期间经历的种种。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在世界与故乡之间:从国际汉语教师到高中语文教师”。辅导员孙慧铃老师和黄子迅老师出席讲座,学院各年级学生参加。
本次讲座主讲人章静,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大学期间赴南疆支教半年,研究生期间赴韩国教授汉语一年,现任职上海某高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老师。
章静本科期间选择的是对外汉语专业,“有出国的机会”让她对当年这个很小众的专业充满了期待。大二的时候到重庆高校做交换,大三申请了去南疆支教的机会。在支教期间,因为沟通问题,教学上吃了很多苦。她忽然认识到,同一片土地,因为教学资源的不平衡,语言的不通畅,让很多孩子错失了直接或间接了解更广阔世界机会。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与同学们形成语言上的交流,章静安排班里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为“小老师”。“小老师”们在汉语和维吾尔语可以进行顺畅的转换,加快了教学的节奏,也让其他同学带着更多好奇心和探索欲进入了汉语学习的殿堂。章静说:“教师在教学期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是想要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就要结合书本知识和真实案例来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研究生期间,章静申请了国家汉办的出国项目,去了韩国一所中学教授汉语。教学期间,章静用“王者荣耀”的游戏皮肤给韩国学生宣传汉服文化,用英雄联盟的角色台词教学生汉语发音,编写简易的“海归汤”让学生练习“把字句”“被动句”等汉语特殊句式。这种另辟蹊径的新颖方法,让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也进一步培养了默契。
研究生毕业前夕,章静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对语文的热爱,让她明确并坚定选择了了专业转行,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国际汉语教育这个专业在我读书的阶段,发展不是特别成熟,如果想要继续从事本专业,选择的方向比较少。但是我希望能有一个我喜欢的、发展相对稳定并且能展现我优势的工作。”章静回忆自己的选择的时候,话语中带着自信和愉悦,“很多人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所以大家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总是特别谨小慎微,这当然没错,但是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我们不要太被这种观念束缚,要勇于尝试,敢于重新开始。”
最后,章静分享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汉教宝藏”,也对在座的同学们送上祝福和期望。作为大学生,要保持不断地学习,知识的积累是说话的底气;勇于挑战,不惧失败,有行动才会有成长;要自信,靠近那些欣赏你、认可你、能带给你正能量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一起发光;“不要太老实”,做一个“有棱角”的人,坚持原则,能独立思考,学会创新;合理利用时间,学会提前规划、提前筹备,除了学习,也要丰富活动和实践的经历,拓宽社交圈子,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第一次”,会发现很多“不知道”,但是作为年轻人,大家都还有试错的机会,也有修改的机会。勇敢地去尝试,有碰撞,会受伤,但是最终将在无尽的热爱中愈合,变得更强大。
同学们认真聆听
一审一校:闫 坤
二审二校:杨笑宇
三审三校:秦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