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News】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举办读书沙龙活动
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洞悉语言背后的社会逻辑,2025年9月26日下午,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在图书馆举办了“语言的隐形力量:社会语言学的日常观察”为题的读书沙龙。活动特邀刘小萍老师主讲,学院各专业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层影响与独特价值。
刘小萍老师主题分享
活动伊始,刘小萍老师以“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如何塑造着思维与社会关系”这一问题切入,引发在场学生的深度思考。她结合《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中的经典理论,通过“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代际文化差异”“职场沟通中的语言策略”等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社会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语言作为社会行为符号的隐形力量。在讲解“语言变体与社会身份”环节,刘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方言使用场景与地域文化认同的关联,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读书沙龙现场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踊跃发言。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分享了家庭沟通中不同代际语言习惯的差异,提出“00后网络用语是否正在重构家庭话语体系”的思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则从新媒体传播角度,探讨了短视频平台语言风格与受众群体的匹配逻辑。刘小萍老师对学生们的观察给予细致点评,并推荐《语言引论》等进阶读物,鼓励大家在日常中保持对语言现象的敏感度。
此次读书沙龙创新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社会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更培养了从语言现象中洞察社会规律的思维能力。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语言观察角”,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校园语言样本分析报告,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闭环。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常态化开展此类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以跨学科视角审视文化现象,为培养高素质文化传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参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自己重新认识了语言的社会价值,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文化内涵。
(一审:罗婉莹;二审:覃学鹏;三审:刘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