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信工】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张敬伟教授引领新生“智启新程 码动未来”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 作者:王晖 编辑:秦颖雯 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23  打印

2025年9月17日,南宁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为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新生举办开学第一课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以智启新程 码动未来为主题,特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智慧教育与大数据专家张敬伟担任主讲嘉宾,通过深入剖析行业前沿趋势与人才培养路径,为新生开启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提供权威指导。

聚焦行业前沿:AI时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张敬伟教授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为切入点,结合德勤技术趋势2025》、IBM年度AI展望等权威报告,指出生成式AI正推动计算范式从检索模型生成模型变革,逐步成为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他强调,尽管AI技术降低了部分领域的入门门槛,但未来人才需聚焦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而非仅追求工具应用。

针对新生关注的AI是否会取代程序员等议题,张教授援引国际研究数据称,AI目前仍在编码、数学及语言测试中接近但未完全超越人类专家水平,并指出:“AI是工具赋能,更是思维赋能。未来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善用AI提升效率,同时深耕系统设计、算法优化及跨领域融合能力。

深化专业认知:关键能力与特色培养路径

张教授详细解析了计算机类专业需掌握的核心能力计算思维作为专业学习的灵魂,贯穿于问题分析、建模与求解的全过程;程序设计与分析方面,学生需通过10万行代码的实践来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系统能力上,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软硬件协同机制,以突破技术适配的难题;而工程素养的培养,则通过项目实战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此外,他还特别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推行的院办大学试点机制,以及企业出题、科技答题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并鼓励新生们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如HarmonyOS创新赛、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等,同时投身校企实验室项目及花江智慧谷创业实践,从而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塑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主动创造

面对AI时代的学习变革,张教授提出四点建议:

1. 角色转变从中学分地式学习转向大学圈地研讨找地自主模式;

2. 资源整合善用线上课程(如101计划)、开源社区及国际学术平台;

3. 实践驱动通过做中学参与项目开发,建立技术博客、积累作品集;

4. 终身学习保持对量子计算、多模态AI、伦理治理等前沿领域的探索。

他引用桂电学生案例——孟园园团队研发智能健康监测背心并获国家级奖项,强调大学教育重在铺设寻找答案的路,而非直接提供答案

学院寄语:产教融合赋能智未来

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表示,本次讲座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重要环节。学院将延续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优势,引入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企业实验室资源及竞赛孵化平台,助力学生从学习者创造者转型。未来,学院计划拓展与华为、百度、腾讯等企业的联合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场景与就业通道。

活动在热烈的互动问答中结束,新生们就专业方向、AI伦理、竞赛参与等议题与张教授展开交流。此次开学第一课不仅强化了新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为其规划大学四年学习路径提供了清晰框架。

一审:秦颖雯

二审:王  辉

三审:王  帅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招生处

  • VR实景

  • IPv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5 11:56:30